案例分析 : 為短期目標儲蓄,切勿貪快投資
- 司南
- 2021年8月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讀者林先生問:
本人年薪30萬元(已扣除強積金供款),家用每月3,000元,正準備明年和拍拖4年的女朋友結婚,期望在結婚前儲蓄90萬元,作為結婚的基金(20萬元)及置業首期(70萬元),並以9成按揭購入已裝修的單位。本人和女朋友各自承擔一半。由於薪金幾年沒有太大的增長,3年儲蓄,只達到27萬元。女朋友收入和本人相約,已經儲了36萬元,所以最近因此事而與她發生爭執,本人是否應該把這27萬用作投資,加快資產增值?

買樓結婚投資是人生重要的階段,以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,想結婚買樓,首要面對可能就是開源節流,並慢慢改變過去只需對自己負責的生活。根據林先生現在的情況,你或許應該考慮增加儲蓄,而非投資增值。
林先生應該認真思考為甚麼女朋友和自己的情況相約下,她可以儲36萬元,而自己卻只有27萬元,以上也是他們發生爭執的原因。以林先生的收入減去家用後,每月平均只能儲蓄7,500元,即每月開支達14,500元,佔據收入約6成。同時根據林先生的購房目標,如果減去首次置業印花稅13.5萬元及適量的家俱配置等費用,估計首期只剩約45萬元,可以購入約450萬元上車盤。以30年期還款,未來需月供約1.6至2萬元,二人每人需月供8,000元至1萬元。
改善開支追上供樓條件
然而林先生現在的儲蓄速度只有7,500元,未能達到每月8,000元的要求,所以需認真改善自己的開支情況,才能追上供樓條件。而且未來組織家庭,燈油火燭都是錢。如果打算生小朋友,開支也只會有增無減,所以除了節流外,未來也要考慮如何開源,如分配適量金錢來投資自己,增加自己的能力,來獲得更高的收入。
資產增值應要循序漸進
如果需要審視自己的財政並增加儲蓄,第一步是嘗試把一個月的開支記錄下來,查看甚麼開支是「必要」,甚麼開支只是「想要」。以林先生的個案為例,我們已經知道離目標還欠18萬元,並需要在1年內完成,即每月需要存1.5萬元,所以他每月只有7,000元可作為個人開支。
林先生可以根據支出情況,評估這個金額是否足夠基本開支,而且必須為「基本」,否則可能樣樣都變得是必要。如果金額足夠,可以在收到工資後,馬上把1.5萬元先轉移至另一個儲蓄戶口,以防和個人可用開支混同,當戶口金額處於低水平,便會自動節制自己。利用這種先儲後用的儲錢模式,便可以順利在明年達到儲錢目標。
至於投資,投資是必須的,不過對於用1年內,甚至5年內的目標都並不合適,投資有風險,市場會波動,這可能令你需要等待出市的時間,令你無法按時達到目標,除非買樓和結婚的目標是可有可無,否則投資增值的目標,都應該放在結婚置業及增值自己之後。
小編司南於經濟日報之文章
原文位置:https://invest.hket.com/article/2985880?r=cpsdlc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