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危疾保險,用來醫病? NO!】

  • 作家相片: 司南
    司南
  • 2020年10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2月4日


ree

「有病醫病,無病儲錢」這句是否有點耳熟? 其實這句是危疾銷售常用語句,很多人都很接受這個概念,包括以前的我。但這句話其實已經扭曲了危疾的本意。儲蓄版的危疾不像醫療險,它不會加價,如果沒有理賠,還可以當財富增值,的確不錯。不過其實兩種保險的功用完全不同。

危疾的本意是生病時填補家庭收入缺口,維持現金流。因為病了還是要供樓;即使病了,家庭和父母都需要家用。其實這畢錢根本上,並不是醫病用。然而,好多時我們花了很多錢在危疾上,但原來醫療險並未有買足夠,導致出事時需要用整份危疾用來醫病。而且有些病,可能用完整份危疾都不夠,最後退而求其次,要去公立醫院排隊,醫療水平大大縮水之餘,家庭開支更就只能靠存蓄或套現投資,家庭資產大大縮水,最慘是投資部份都未回本,或蝕緊錢,你便被逼離場。

所以如果你把危疾當醫療,買幾多都不夠,例如癌症,少則20萬,多則100萬都嫌少。最近經常見到馬浚偉幫演員/歌手籌款,其實大家都會想用比較先進的方法治病,難到ALL IN買危疾,仲未計家庭的財務責任,這是不合理的,你也不會願意。所以買危疾的前提,一個實用的醫療險是非常重要,不要因小失大,更不要以為公司有醫保就自己不用買。在醫療費上,危疾充其量只是用來填補醫療保險無法做到的療養費。

コメント


© 2020 by ErudTech 博學多財

  • Instagram的 - 白圈
  • Facebook的 - 白圈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