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儲蓄計劃的迷思之真假厘數】
- 司南
- 2020年8月2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1年2月4日
當有人跟你說,我有隻幾好的儲蓄PLAN,你有冇興趣? 相信大家心入面都會問一個問題, “即是有幾多厘? ”
👨🏻💼銷售1: 長期都有6厘架 👨🏼💼銷售2: 長期都有13厘架
相信你不會想到,銷售1和銷售2雖然答案不同,但原來其實都是在銷售同一種產品。 有近13厘息,是投資產品吧,回報差一半,是不是有一個人在說謊了? 其實它們的的確只是銷售同一款 [儲蓄產品],並且都沒有說謊。 只是銷售2用的表達方式是一般人的計算方式 (比較簡單, 但如果立心不良, 會有誤導) 而銷售1講的是比較專業的IRR -內部回部率 (本來有想教大家, 但米粒認為太複雜,司南我決定省略1千字…... )

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🤔
為什麼會有這個情況?
高回報儲蓄產品一般複利產品,複利意思就似借錢: 利疊利,利疊利, 認真和味,利息就會好似雪球,愈來愈多。如套用銷售2的講法,存放30年後回報有13厘/年,40年就是21厘/年 ,50年就是34厘/年,60年就是57厘/年…
你可以留意到年期愈長,厘數愈高,再計算到後面,數字都變得難以至信。
試想想,平時厘數通常是用來比較什麼計劃?
🏦銀行1年定存厘數
🏦基金1-5年厘數
🏦每年派多少息
你可以發現用銷售2方式,時間就是問題的重點。而當你比對短期產品時,必須都要用短期的資料做對比。
但面對儲蓄保這前期收益較低的,後期收益高的產品怎樣對比呢?
👉🏻👉🏻👉🏻所以你必須實際問長期IRR是多少 (這是已經做了轉化,並以年為[真]單位)
🌟🌟🌟購買前小貼士🌟🌟🌟
無論購買任何投資或儲蓄產品,當聽到長期兩個字或收益高於10厘,都要小心至上,如非有誤導成份,就是有一定的投資風險問題。
所以購買前最重要考慮: 1️⃣清楚自己需要的產品結構 (你想一次性供款,還是分期供款? ) 2️⃣之後是否需要現金流 3️⃣希望投資多久 4️⃣自己的風險偏好
Comments